怎樣才算是有情緒病? 我們何時需要求醫?

據統計資料顯示,香港人每5個人就有1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情緒問題困擾。情緒病的普及程度其實相當高。有情緒病,一點都不奇怪,一點都不懦弱。情緒病跟感冒一樣,看醫生再正常不過。我們只要帶著想要康復的心,以開放的心態接受治療,我們在不久的將來就能再次展露笑容,快樂每一天。

怎樣才算是有情緒病? 我們何時需要求醫?
Photo by Yuris Alhumaydy / Unsplash
筆者並非醫學專才,本文章指在以自身經驗分享,幫助更多受情緒困擾的人。如對情緒問題或情緒病有任何疑問,請諮詢專業人士。

你有情緒問題嗎?你是不是經常悶悶不樂,做什麼提不起勁?你是不是經常感覺疲倦,怎麼睡都覺得睡不夠?你有提不起經做任何事嗎?家裡或房屋亂作一團也沒有動力收拾?你有經常頭痛、失眠、體重驟降/驟升等身體不適嗎?如果你有上面的徵象,你有可能已經患上情緒病。

情緒病是什麼?常見情緒病有哪些?

科學研究指出,情緒病患者的大腦因某些化學物質失去平衡或失調,例如血清素、多巴胺、谷氨酸、氨基丁酸等。加上遺傳因素、性格、成長及生活環境、突發重大事件、身體賀爾蒙發生改變等都有機會成為發病誘因。

常見情緒病包括焦慮症、抑鬱症、社交焦慮症、創傷後情緒病。其實情緒病患者於接受適當的治療後,能成功康復的機率相當高。可惜的是能適時尋求幫助的人不多,不少人以為情緒病的病徵為自己的缺點,認為只是自己懦弱,覺得可以靠意志力克服堅持。

的確,每一個人都會有情緒,要分辨是情緒病還是一段情緒,可以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:

  1. 你的情緒問題持續了多久?
    一般正常情緒都會有一段時間後舒緩,如果你的傷心,焦慮或其他情緒持續超過幾個月,那就有可能是情緒病的病徵了。
  2. 你的情緒問題是在一些重大事件後出現的嗎?
    你最近有經歷分手,生離死別,轉換工作或轉換居所等嗎?如果有的話,你的徵象有可能只是適應期。但如果徵象己經持續超過幾個月,那就有可能是情緒病的病徵了。
  3. 你覺得自己現時的狀態有被情緒影響嗎?如果有,你覺得影響了多少?
    如果你的情緒問題有令你的工作表現下降,或者你過去做同一件事能輕鬆完成,但現時有感壓力或因難,這也表示你的情緒問題開始影響你的生活品質,需要正視。同樣,如果徵象己經持續超過幾個月,那就有可能是情緒病的病徵了。

基本上,如果你的情緒問題持續,而且有對你的生活有負面影響,甚至出現生理的影響如失眠、頭痛等,那就很有可能是情緒病的病徵。

據統計資料顯示,香港人每5個人就有1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情緒問題困擾。情緒病的普及程度其實相當高。有情緒病,一點都不奇怪,一點都不懦弱。如果你已經嘗試過處理你的問題,但情緒或事情都沒有太大改善,或許你可以想一下,是否可以試一試用其他方法解決?情緒病是因為身體大腦化學物質失衡,要只以意志力解決有時會很難。如果能有專業人士幫忙解決,自然會更輕鬆。這就跟患上重感冒,多睡一下可能身體也許會自然好起來,但有藥物治療,也會好快一點,也不用那麼辛苦。大家如果有懷疑自己患上情緒病,快點求助吧。

有情緒問題應該可以如何求助?

你可以先向你的普通科醫生或你的家庭醫生請教。有需要時該醫生或會再轉介精神科醫生作跟進。另外你也可以向心理輔導師求助,他們的專業能幫助你梳理情緒問題,幫助你找到出路及突破,助你建立新的思維模式,助你成長,在以後面對挑戰時更得心應手,避免情緒病復發

不想進行藥物治療?

藥物治療就像感冒藥,能幫助我們的身體和大腦更快恢復平衡,減輕焦慮、抑鬱或失眠等不適症狀。很多人會擔心服藥會有依賴性或副作用,但其實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,大多數藥物是安全的,且能有效支援康復過程。更重要的是,藥物並非孤立存在,它通常需要與非藥物治療結合,例如心理輔導、認知行為療法、正念練習或生活作息調整等。這種綜合治療方式不僅能讓症狀改善得更快,也能幫助我們學會更健康的應對策略,從根本改善情緒調節能力,讓生活逐漸恢復穩定與掌控感。

當然,就有如一般病症,醫生會因應你的狀況給予最合適的建議,我們應該保持開放心態進行治療。

時間與耐性

情緒病的治療需要時間和耐性,不能期待一夜康復。康復過程中可能會經歷高低起伏,有時感覺狀態改善,心情變得輕鬆,有時又可能突然感到焦慮、沮喪或疲倦,這都是康復過程中的自然波動。重要的是不要因為短期的低潮而灰心,也不要過度苛求自己立刻完全康復。學會接納這些波動,並持續遵循治療計畫,給自己充分的時間去調整身心,是邁向穩定和健康的關鍵。耐心和持續的努力,會讓你逐步恢復生活的質量和內心的平靜,也能減少復發的可能性。

日常自我照顧的重要性

除了專業治療,自我照顧在情緒康復的路上同樣重要。規律的作息、均衡的飲食、適度的運動,都能幫助大腦和身體恢復平衡。例如每天抽出一點時間散步、做伸展運動,或是安排自己做一些小而能帶來滿足感的事情,這些細節雖然看似微不足道,但日積月累卻能慢慢提升身心的穩定感。自我照顧並不是取代專業治療,而是幫助你在治療之外多一份力量,讓康復之路走得更加穩固。

情緒病跟感冒一樣,看醫生再正常不過。我們只要帶著想要康復的心,以開放的心態接受治療,我們在不久的將來就能再次展露笑容,快樂每一天。